时间: 2018-9-1
深夜奏响《普庵咒》
这几年出门旅游我一般都会随身带着琴。
2016年的夏天,受朋友邀请到山里度假。
这次带琴出门却遇到了怪事。
朋友买了一所老宅子,修旧如旧的重新进行了装修。当时还没有正式营业,邀请我们几个朋友去试住。
那天晚上聊得比较晚,十二点大家各自回房休息。
好像刚刚睡着,恍惚间耳畔突然听见有摩擦琴弦的嘶嘶声。
“嘶——,嘶——,嘶——”一会儿一声,一会儿一声,不紧不慢的响着。我不敢再睡,赶紧打开灯。
灯亮了,声音没有了。
琴放在琴囊中,靠在床头墙边。
我打开琴囊,上下查看了一番,琴没有异样。
怀疑是琴弦绷得太紧了,于是松了松琴弦。
把琴重新放回琴囊,放到了床尾的位置。
关了灯重新睡下。
过了不久,摩擦琴弦的嘶嘶声再次响起。
“嘶——,嘶——,嘶——”一会儿一声,一会儿一声,还是不紧不慢的响着。
这次我赶紧打开灯。
灯亮了声音又没了。
我取下琴囊,把琴单独放在那里。
关上灯再睡下。
过了不久,声音再次响起。
就这样折腾了有一、二个小时,后来实在不敢睡了,只能愣愣的盯着这床古琴。
盯着盯着,突然想起来大家都说《普庵咒》有驱邪避秽的作用,于是把琴摆正连弹了三遍《普庵咒》。
随着弹奏,紧张的心情也逐渐舒缓了下来。
弹完曲子,把琴放在一边沉沉地睡去,一觉睡到天光大亮。
第二天和朋友们说起这个事情,他们有人听见了我在半夜弹琴,还以为我在努力练习呢。
到现在我也不晓得,那一晚是我出现了幻觉,还是真的有什么东西在作怪。
可以肯定的是,那一晚多亏了有《普庵咒》,我才能安然入睡。
《普庵咒》或者可以驱邪,或者可以安神,也许二者皆有,必然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与众不同的普庵禅师
一般佛寺大殿正中法坛,供奉释迦牟尼,佛坛背后,通常塑一堂“海岛观音图”。其中就有一尊称为“普庵祖师”的中国僧人,这位普庵祖师,乃是土生土长的江西宜春人。
普庵,俗姓余,名印肃,号普庵,世居宜春县石里乡太平里,即今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余坊村。唐时,精通风水的司马头陀和尚,曾到此地,并留下铃记云:南山有个七星嶂,亥脉宜丙向,面前峰秀似悬幡,佛祖不为难。果然,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11月27日,余坊村一户余姓人家室内祥光烛天,隐现莲花,普庵出世了。六岁时,其梦见有僧点其胸,醒来但见胸前有赤点大如樱桃,知非凡物,遂出家拜慈化寺正贤和尚为师。一日,正贤授普庵《法华经》,普庵却说:“诸佛玄旨,贵悟于心,数墨循行,何益于道!”一番话显示出普庵对佛道与众不同的领悟。
据说,普庵之得道开悟从《华严经》而来,当他读至“达本情亡,知心体合”时,遍体流汗,豁然大悟,曰:“我今亲契华严境界矣。”元代大诗人虞集游慈化,感普庵阅《华严经》而开悟,吟道:“炉香满室雨垂帘,借得方床午睡酣,泉上老龙还记取,山翁曾此听华严。”
普庵入主慈化寺是在宋高宗绍兴23年(1153年),但他并不常住寺内,往往藜权芒履,励精行道,四方来投者,随机诱引,得其心传而成正果者无数。又好以异术神技为民众驱灾除病,故善声载道,名动禅林。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普庵以原寺所处“地气索莫”难成气候,决定另择新址重建梵宇,一日来到南泉山,忽见一人身高八尺,红发披肩,苍髯掩口,普庵问:“尔何方神祗?”那人道:“小神守护此地,候普庵僧五百年矣。”普庵笑道:“贫僧正是普庵。”于是普庵在南泉山开基兴工建寺,两年后寺成,今日慈化寺址便是800余年前之旧址。
普庵善神术,屡屡为民禳灾去病,救旱抗洪。南宋嘉熙元年,因祈雨封“寂感禅师”;淳佑10年,因救旱加封“妙济禅师”;因禳疫加封“真觉禅师”。咸淳四年,又封“昭赐禅师”,大德四年,加“大德禅师”,皇庆元年加封“慧庆禅师”。
一日聚集诸徒众,谓诸佛不出世亦无有涅盘,入吾室者必能玄契矣,善自护持无令退失。即索浴更衣跏趺而寂。时干道五年七月二十日,世寿五十五,僧腊二十八。谥号普庵寂感妙济正觉昭贶禅师。元•大德四年(1300)重谥大德慧庆;至明代时,永乐皇帝评说普庵禅师:”万行圆融,六通具足,端严自在,变化无方,哲学悟于群迷,普利益于庶类,如溥甘霖于六合,膏泽均沾,犹现满月于千江,光辉旁烛。”,永乐十八年(1420)加谥普庵禅师至善弘仁圆通智慧寂感妙应慈济真觉昭贶慧庆护国宣教大德菩萨。师生前除灾除病之灵验颇多。元仁宗延佑初年(1314~1320)吴郡姑苏城西有慧庆寺,其寺后即造有普光明殿供奉普庵禅师。此外,禅林多于佛殿背后安置普安禅师之肖像。
普庵其佛学功底亦不比寻常,一册《普庵语录》,明成祖朱棣叹为“其精深也,非想象之可求;其神妙也,非虚空之可似”。明进士邹元标读之,认为其“直接如来正宗”。
普庵圆寂之前,曾花费5年功夫,刺血泥金,书写了一部《金刚经》。这部供奉在慈化寺的血书《金刚经》与珍藏在临江慧力寺的苏东坡手书《金刚经》碑,都是江西境内极负盛名的佛寺镇寺之宝。
《普庵咒》犹如天地人相互交融
佛教讲经说法,以法语渡迷津。持颂咒语即真言,其声波向外可通达佛菩萨,向内丹田发动气脉共振可延年益寿。宇宙能源有共通频率,声音有共通音波,能接上这共通的频率与音波,可发无量光,可超越时空互通讯息。无始以来,佛菩萨传授的真言咒语,能以心印心,就在于能接通电波。这是现代人的一种解说。
据密宗的说法与显教经论的教义来说,咒语的秘密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萨可以了解,而证到八地以上的菩萨,也能自说咒语。在中国佛教的禅宗里,就有普庵印肃禅师,曾经自说一种咒言传给后人。因此,一般习惯叫它为《普庵咒》。这个咒语的本身非常单调而复杂,但念诵起来却很灵验。所谓单调,它是许多单音的组合,犹如虫鸣鸟叫,或如密雨淋淋,但闻一片浙沥哗啦之声,洋洋洒洒。所谓复杂,它把这许多单音参差组合,构成一个自然的旋律,犹如天籁与地籁的悠扬肃穆,听了使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灵的境界。由此可知,真正的悟道证道者,能够了解密咒的作用,并自能宣说密咒的说法,并非是子虚乌有的事。
学佛的人,跟佛学一切愿行,当然也要学佛的清净语。咒语是一种清净语,包含无量意义,无法翻译完全。像以前丛林里初一、十五念普庵祖师所传的咒子,威力很大。普庵祖师悟了道后,说出《普庵咒》,这是要八地以上的菩萨才能做得到,等于他们成立了个专门与众生通讯的电台,自由收发讯息。观世音是众所皆知的菩萨摩诃萨,所以你念他的咒子、他的圣号,他那不可思议、无远弗届的通讯电台必然收到,自然而给予回馈,这种能力来自语业清净的功德。
《普庵咒》是由许多单音参差组合,构成一个自然的旋律,犹如天地人相互交融,令人自然进入清净空 的境界,并能与普庵禅师有求必应的菩萨精神感应道交,念诵起来非常灵验。 此咒可普安十方、驱除虫蚁、蚊蚋不生、消灾解厄、镇煞安胎、驱邪除秽、逢凶化吉。常予持诵可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繁殖、万事如意。
如果一个人出去行脚参学,必须诵《普庵咒》,到那搭上衣,合掌诵三遍下来,你在那蛇虫鼠蚁动不了你,一切土地神灵不动你,来护持你,一切天龙八部、诸佛菩萨护持你。它的功德、利益、妙用,可不是用言语可以表达的。你诵一诵就知道了——百无禁忌,一诵什么都得走,所以很多人说诵普庵咒没有慈悲心。什么叫没有慈悲心?如果没有慈悲心,观世音菩萨讲它干什么?是诵了它之后,我们不会再被这些业力束缚了,被业力束缚,我们就会造业。那我们一诵,业力就束缚不了我们,我们就解脱了,就不会被山精鬼怪摄去了。
礼佛之人在闭关、住酒店、出门旅行时多诵几遍《普庵咒》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出门在外,楞严咒、普庵咒要多多诵读,可以保障自己不出事情。楞严咒和普庵咒的加持力,一个天,一个地;楞严咒是天,普庵咒是地;楞严咒一诵天上的一切降服,普庵咒一诵地下的一切降服,所以天地人合一,这样才能够万事顺利。
化戾气为祥和的古琴曲《普庵咒》
纯器乐化的古琴曲《普庵咒》,节奏平稳,使用了较多的撮音,帮助音乐造成了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气氛。曲式上不同于一般琴曲,有些类似于丝竹曲中曲牌联结的形式。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除首段的引起之外,每段的后半段都出现了完全相同的曲调,听起来回环反复连绵不绝。
《天琴阁琴谱》说:其音韵畅达,节奏自然,令人身心俱静,可谓平调中第一操也。虽然没有了念诵的咒音,但是我们聆听之时,依然能够感觉到一股安定的力量,曲调既祥和又庄严,似朝露暗润花瓣,晓风低拂柳梢,令人心静如水,有一种化戾气为柔和的慈悲。佛在大日如来的经典里告诉你:“一切音声,皆是陀罗尼。”一切音声,都是咒语。
古琴与别的乐器有极大不同之处在于,古琴通过弹拨琴弦可以模拟复原出自然界的声音。《普庵咒》中的“…遮遮支支朱朱支,朱支朱,占昭支,昭支占, 惹神遮遮遮,遮遮遮神惹,吒吒知知都都知,都知都,担多知,多知担,那怛吒吒吒.吒吒吒怛那……。”你仔细聆听一下,这些是不是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鸟鸣、虫走的声音呢?
佛教音乐所特有的宗教气氛,古雅、清净、庄严、肃穆,曲调优美且深沉,能使人沉浸于光明祥瑞、清净安宁、庄严肃穆的情感之中,收摄浮躁涣散的心神,从而引发出潜移默化的宗教体验。诚如《醒心琴谱》所言:其音节清静平和,自然安稳,为静虑涤心之妙曲。
Copyright © 2018-2023 合肥古琴培训_复雅古琴社官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17023672号